东方壳蛞蝓

Philine orientalis   A.Adams
   

  127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贝壳中大型,略呈卵圆形。壳长14—16mm,壳宽10—11mm。壳质薄而脆、易破损。白色,有珍珠光泽。2螺层。螺旋部向内卷入体螺层内。向壳顶削细,呈斜截断状。体螺层非常膨胀,底部特别扩张。壳表被覆有白色壳皮。在近壳顶部雕刻有4—5条精细的螺旋沟。中、下部平滑。生长线明显、呈弧形,常集聚形成褶襞。壳口开口非常宽广,全长开口。上部稍狭圆。底部扩张,呈圆—方形。外唇薄、简单,上部圆弯曲宽,稍凸出壳顶部。中部斜直。底部圆形。内唇石灰质层厚而宽、平滑。壳口内面白色、光泽。透见壳表顶部的螺旋沟。
动物肥厚,为本属最大型,体长40—42mm,宽28—30mm。头楯大,略呈倒三角形,中央有一浅纵凹。外套楯后端分为2叶片,伸出身体后方较远。侧足肥厚而宽,竖立于身体两侧。足宽,前、后端呈截断状。本种相似于玻璃壳蛞蝓,但不同在于体肥厚、宽广;外唇底部更扩张;上部圆弯曲较低;壳表雕刻有4—5条精细的螺旋沟。

大小
生物学

暖水性种类。生活在潮间带中、低潮线—潮下带浅水区的泥砂质底。见于我国海南省海南岛、南沙群岛,南海海域水深数十米。我国香港潮下带数量很大。日本,菲律宾也有分布。

生境信息

暖水性种类。生活在潮间带中、低潮线—潮下带浅水区的泥砂质底。

国内分布

见于我国海南省海南岛、南沙群岛,南海海域水深数十米。我国香港潮下带数量很大。

经济意义

摄食小型无脊椎动物,是浅海养殖的敌害,但又是底栖鱼类的天然饵料和家禽的良好饲料。

经济用途

摄食小型无脊椎动物,是浅海养殖的敌害,但又是底栖鱼类的天然饵料和家禽的良好饲料。